对建筑的一些认识

 

土木狗对建筑的认识


总的来说

  • 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,土木工程在最初与建筑学是统一的,慢慢分开来成为两个独立的学科,其中的差异越来越大。
    作为“兄弟专业”,我一直想了解建筑学专业,也有一些思考,希望能有一点点理解。
  • 把不同阶段我对建筑的理解写出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。
  •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,我只是把我自己的理解说出来,私以为不存在对错之分。

在没有建筑学这一概念的时候

  • 很单纯地认为建筑学就是让建筑看起来更好看。

    看起来挺可笑的,但我认为这是大多数人(例如分不清土木工程与建筑学的区别)的认识。

从有对建筑学的概念至大二下学期

  • 在材料力学、结构力学和一些专业导论课上,老师经常提到在古代,人们由于材料的原因(比如砖石抗压不抗拉),利用聪明才智去建造。这时候的建筑师与结构师是统一的。

    科隆大教堂:绳子是无法受压的,也就是无法受弯,所以绳子的形态表现为处处受拉。古代的工匠利用这一点,在绳子上加荷载,以绳子的形状决定结构的形式,使砖石材料的抗压得到充分利用,而结构产生很少的拉应力。
    互承结构:类似于小时候玩的两个人的手互相抓住,上面可以坐人。 Image

  • 我认为古代的建筑师/结构师们通过找到了这种能把屋子盖起来的方法,并使人们“习惯”了这种结构/风格,形成了最初的审美。
  • 我认为结构美是建筑美的重要部分。

大三上学期至今

  • 其实在上个阶段我个人对建筑学还是有些看法的。既然可以节省材料节省人力物力去做成差不多的东西,又为什么要费大力气去做一个更难做成的。现在倒也不会这么去想了,人吃饱了都会追求一些精神上的东西,谁都这样。
  • 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,建筑要追求的是“在保证一定使用功能下流传千古的美”还是“在保证看起来舒服的前提下极致的使用功能/舒适”。
    我认为对于美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,而对于舒适,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远比对于美来的小。
    所以我认为舒适度是更容易被公认的。
    我认为通过合理的声学、光学等设计和精确的计算而进行空间规划可能比所谓“节奏”、“流线”更有用。
  • 我曾经问过曹睿为啥中国建筑相比国外有一些差距,她说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快速发展,吸纳了世界几百年的建筑理论,导致了一些混乱。
  • 我感觉我自己也很混乱。我想建筑为什么不能是一种对当代技术程度、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体现,而更多偏向于艺术。
    为什么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,把使用功能和舒适性做到极致。
    这又把问题放大了,很容易联想到“审美是怎么来的”、“艺术是怎么形成的”等等问题。
  • 曹睿让我看看《时间的棋局与幸存者的维度 从松江方塔园回望中国建筑30年》,等找一个内心清净的时间拜读一下。